DAOrayaki |2050 年的火星:建造未来火星城市的 10 项技术

2050 年,人类可能会在火星上建造的第一座城市,这篇文章这座城市可能采用的 10 项未来技术。

DAOrayaki |2050 年的火星:建造未来火星城市的 10 项技术

2050 年,人类可能会在火星上建造的第一座城市,这篇文章这座城市可能采用的 10 项未来技术。

DAOrayaki DAO研究奖金池:

资助地址:  DAOrayaki.eth

投票进展:DAO Reviewer  1/0 通 过

赏金总量:35 USD

研究种类:Space exploration, Mars city, Technology

原文作者:   Future Business Tech

创作者:wonder@DAOrayaki.org

审核者:sleepygirl@DAOrayaki.org

原文:  Mars in 2050: 10 Future Technologies In The First Mars City

2050 年的火星:建造未来火星城市的 10 项技术

2050 年,人类可能会在火星上建造的第一座城市,以下是这座城市可能采用的 10 项未来技术。

1. 火星上的人类可能得到成百上千个机器人的协助

在 2050 年,火星上的第一个城市也许能容纳数百人甚至数千人,并且每两年就有数千人被运送到火星。

这座火星城市初期会组建由科学家、研究人员和机器人工程师组成的团队。但到 2050 年,从事建筑、维修、制造和食品准备工作的人会有很多。

到这时,就不会有太多时间进行娱乐活动了。这是因为这些平民中的大多数人可能会每天工作10 到 16个小时,尽快地建设和发展火星城市。

数以百计的机器人将被部署到火星,以协助建设工作。最先进的机器人具有不同程度的通用智能,将协助做家务,准备食物等等。

而 3D 生物打印机可以用来打印皮肤和器官,以防止过早死亡。

2. 可以建造数百个 3D 打印设施

火星城市将由多个相互补充的设施组成,如生活区、餐厅、存储区、通信枢纽、健身房和研究中心。

其中许多设施可以由地球上的投资者来资助,他们可以拥有这些设施的部分所有权。

由于火星上存在高辐射,人类通常会居住在地表以上的封闭穹顶中和地面以下的隧道里。

这些栖息地需要不断保持足够的空气压力,以弥补外部的低气压。在这些设施的外部,人造树木和专用涡轮机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,供设施内的人使用。

为了制造建筑材料,我们需要从地面挖掘出火星土壤,并与水冰混合,创造一种类似混凝土的材料。然后,自动机器人将使用这种材料逐层 3D 打印结构。

由于火星表面的重力只有地球重力的 38%,因此强烈建议普通民众使用健身房,以便他们能够保持肌肉密度、骨密度和心血管健康。

基于纳米技术的辐射吸收材料可用于宇航服和车辆的外壳,以减轻辐射对人类的影响。这些材料还可以阻挡灰尘颗粒,提供对外界环境的长期保护。

3. 火星上的大多数食物将经过基因工程处理

火星上的大部分食物是由隧道中种植的作物、实验室培育的肉类和昆虫组成。火星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蔬菜包括在火星上生长的转基因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花生和红薯。其他常见的食物还包括实验室培养的鸡肉、肉汉堡、披萨饼、素鸡蛋和素牛奶。蟋蟀面粉也被纳入其中,隐藏在不同的食谱之中,因为它具有高蛋白和健康的Ω脂肪比例。所有这些食物都有合理的高热量密度,用于确保火星这一大型殖民地能够保持充足的食物供给。

一小部分人类比较熟悉的食物也将从地球上运输过去。然而,随着火星殖民地变得更加自给自足,这些食物的运输将变得越来越少。

一些预测认为,火星应该在 2120 至 2150 年之间实现完全自给自足。

4. 可再生能源将在人类的生存中发挥重要作用

火星城市所依赖的大部分能源将来自火星表面的太阳能板,这些太阳能板也可以用核裂变反应堆来实现供给。

大型储能设施将提供备用电源,以应对全球沙尘暴,这些沙尘暴可以持续数周,并阻挡了太阳能电池板吸收阳光。

还可以开始建造核聚变发电站,以处理大部分的能源需求。

自动机器人也可以从水中提取氢气,为车辆制造氢基燃料。这些车辆将使科学家能够在火星表面漫游数百英里。

5. 地球化改造计划将开始进行

火星不适合生命居住,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:

● 火星上的温度相当于地球上南极洲的温度。

● 火星的辐射是地球的 40 至 50 倍

● 火星上的气压很低,相当于在地球表面上方 21 英里处的气压,这对人类是致命的。

考虑到这些因素,如果人类计划长期居住在火星上,地球化改造是一个必要的解决方案。

在克服了达到自给自足的主要障碍后,地球改造工作最早可以从 2100 年开始。

计划中的地球改造工作包括:

● 使用纳米机器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来,创造可呼吸的空气;

● 通过轨道卫星上的太阳能电池板照射的阳光融化火星的冰盖,为火星生态系统增加更多的水;

● 在火星赤道周围放置巨大的超导环来创造一个人工磁场;

完成整个过程可能需要 500 年之久。

6. 在火星上进行积极地扩张

随着时间的推移,火星上的第一个城市将变得更大,最终,多个城市将分布在火星的表面。

大部分城市可以建在希腊平原(Hellas Planitia)地区,该地区是火星上地势最低的平原。它的气压比相对较低,相比火星上的其他地方,这里更适合人类生活。

我们还可以在靠近火山阿尔西亚山(Arsia Mons)的天然洞穴和熔岩管附近建立多个人类定居点。

可以部署几十个探测机器人来收集这些地区的数据。

在更远的将来,可以建造一个地下超高速铁路系统,在各城市之间运送平民。

7. 火星将成为太空采矿业的一个重要枢纽

火星殖民将带来诸多好处,比如向地球出售知识产权,在火星上开采有价值的金属,以及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持续开采小行星。尤其是太空采矿,在未来几十年内可以为企业带来数万亿美元的收入。

在完成小行星和火星的开采后,通过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将这些材料送回地球。

8. 将实现轨道卫星与地球的持续通信

火星与地球的距离平均约为 1.4 亿英里。火星和地球之间发送信号通常需要 20 分钟左右。当太阳位于火星和地球之间时,通信可能会被阻断长达两个星期。

所以要将卫星安置在火星围绕太阳的轨道上,作为中继站。这些卫星将保证两颗行星之间的通信连续性,不会被中断。

地球和火星之间的数据传输可以使用区块链技术完成。也许还会传输一些关于如何在火星上生活的热门视频。

9. 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将每两年将人类送上火星

火星上的大多数普通民众将可能乘坐 SpaceX 航天器,更确切地说,是可重复使用的星际飞船模型及其后续的升级版本。而其他人将乘坐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其他组织提供的航天器。

在人类开始火星之旅之前,可能会接受心理筛查和背景调查,以确保他们在心理上做好准备,能够忍受火星上长达数年的艰苦条件。他们还可能会在逼真的虚拟现实环境中度过数小时,包括逼真的火星生活区和工作设施,这将确保人类在前往火星之前熟悉哪里的日常生活条件。

此外,他们可以在模拟航天器内部的 VR 环境中花费大量的时间。这一点至关重要,因为火星之旅需要 7 个月,并且是 100 个人挤在一个相对紧凑的空间中。

移民火星的预估费用约为 20 万至 30 万美元,与美国的房子价格差不多。事实上,一些人可以卖掉他们的房子,然后搬到火星,而其他人可以用个人贷款来支付这次旅行。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找工作来偿还他们的贷款,帮助填补火星城市的劳动力短缺。

值得庆幸的是,从火星返回地球的机票预计是免费的。

每 26 个月飞船将从火星和地球出发,出发周期约为 30 天,届时火星和地球的位置最好,可以进行这些旅行。

10. 自动机器人将开采水

供应给火星居民的水将由自动采矿机器人开采和创造。这些机器人将从水合矿物中获得水。

在第一个人类踏上火星之前,自动机器人采矿系统将需要重大的创新。

大部分的水将使用基于纳米技术的过滤系统进行回收。


通过 DAO,研究组织和媒体可以打破地域的限制,以社区的方式资助和生产内容。DAOrayaki将会通过DAO的形式,构建一个代表社区意志并由社区控制的功能齐全的去中心化媒体。欢迎通过文末方式提交与DAO、量子计算、星际移民、DA相关的内容,瓜分10000USDC赏金池!欢迎加入DAOrayaki社区,了解去中心化自治组织(DAO),探讨最新话题!

官方网站:https://daorayaki.org

Media:https://media.daorayaki.org

Discord server: https://discord.gg/wNUPmsGsa4

Medium: https://medium.com/@daorayaki

Email: daorayaki@dorafactory.org

Twitter: @daorayaki_

微信助手:DAOrayaki-Media

小宇宙:DAOrayaki

详情请参考:

Dora Factory支持去中心化DAO研究组织DAOrayaki

对DAOrayaki第一阶段的回顾--去中心化媒体的先驱

DAOrayaki |DAOrayaki 开启去中心化治理2.0时代

DAOrayaki |风险投资的范式转移:无限主义基金和无限游戏

DAOrayaki |DAOrayaki dGov 模型:基于Futarchy的正和游戏

更多关于DAO的文章,关注Dorafactory,查看往期文章。

Category:

DAOrayaki

DAOrayaki is a decentralized media and research organization that is autonomous by readers, researchers, and funders.